「付錢給你,希望你 #不要寫我們家的產品」。最近我們收到不確定是不是 #史上最奇妙的贊助 合作提案,雖然最後我們覺得沒辦法而拒絕了,不過覺得可以分享給大家知道,原來居然有這種玩法。
我們長期的讀者應該都知道,MedPartner 的內容主要是一些知識的彙整、迷思的破解,但偶爾也會打臉一些特別誇張的廠商。
會打臉的原因,通常是因為影響的人數太多,或傷害的程度太大,不然如果什麼都要打臉,那大概每天都打也打不完。
但最近我們陸續收到一些有趣的合作提案,分享給大家,原來現在有這種玩法。(我們以前還真的沒聽說過)
以下是我們這半年來遇過的三個狀況:
1. 付錢給你,希望你把某篇打臉的文章撤下
2. 每個月贊助你一定金額,但希望你「不要」寫到我家的產品
3. 每個月贊助你,但希望你如果要寫我家的產品,可以事前跟我們「溝通」一下
雖然我們最後當然是都拒絕了,但也很驚訝,原來除了有付錢要你講他家產品好話的業配合作,居然還有這種付錢要你「不要講到他家產品」的業配?恩,這好像也不叫業配,有沒有什麼專有名詞可以形容這件事啊?
實際上做這些工作兩年多了,我們不時會發現一些很有趣(?)的現象。也才明白,原來我們每天看到的大量資訊,都有一定機會是透過這些神秘的「合作方式」產生的。
要怎麼解決這類的問題呢?目前我們覺得,除了政府要更努力加把勁以外,相關的法規也許可以評估對媒體向廠商或合作者收費,做出一定的利益揭露規範。例如寫論文,通常都要提到研究經費是由誰提供的,就是一種可以考慮的方向。
但不管政府再怎麼努力,法規再怎麼嚴謹,都還是一定會有人被騙。畢竟政府可以罰騙人的廠商,但好像沒什麼辦法罰被騙的民眾?畢竟人都有選擇的自由,其中也包含了被騙的自由(?)
我們的影響力有限,能做的大概就是在能力所及之處,盡力去建立更多人的知識架構與媒體識讀能力。針對產品挑選方面,逐步來提供民眾更可靠的資料庫,還有透過正在進行的 #產品透明化運動 https://bit.ly/2MdQmtL,讓民眾直接參與產品開發的過程,更加理解每種產品的優點與缺點了。
世界真的變得好快啊,各種唬人的話術、呈現方式、傳播方式...也都在不停進步,讓人真的是防不勝防。這也是我們這一年來開始著手資料庫建設、Line@ 聊天機器人開發、拍攝 YouTube 影片,以及最近推產品透明化運動的原因。
知識雖然沒辦法保護每一個人,但至少可以保護願意取得,並正確運用知識的人。希望我們的朋友們,都可以和我們一起成長、精進,成為能夠保護自己,也能保護身邊親友不受傷害的那個人:)
你還聽過什麼奇怪的影響媒體的方式嗎?歡迎分享一下,讓大家一起增廣見聞,也增加自己對奇怪資訊的免疫力喔~
--
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,我們還能做些什麼?
https://youtu.be/ewMJ4T0qQ5c
一天不到 5 元,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!
美的好朋友 #訂閱集資計畫 ▶︎ https://bit.ly/2s0CibA
現在就動手,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!
更多實用的資訊:
https://www.medpartner.club
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MedPartner
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:
http://line.me/ti/p/%40wyt3898a